昨天,一個媽媽問我:

「我不知道還要不要讓我女兒繼續讀經?」眉頭緊鎖,很是困擾。

「你的孩子在那裡快樂嗎?」我在心中也是眉頭緊鎖,不知該如何回答才好。

「她只有在背完一段可以蓋印章的時候是快樂的!」

「我也很累,因為要陪著她去上課!」

「既然兩個人都不快樂,為什麼還要去?」脫口而出的一句話,最心底的聲音,不知道會不會太尖銳?


很多家長都在做著自己不快樂的事情,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孩子好,中心理念是:孩子的快樂擺兩邊,認知學習擺中間!為了英文、鋼琴、讀經….,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才藝課程,家中的火爆氣氛常是一觸即發,

「我不想去!」孩子苦苦哀求。

「我花了那麼多錢,你竟敢說不去?想當年,我們想學還沒機會哩!」好一句想當年,孩子也想回到想當年在懷中被百般呵護的他。

「我又沒說我想學!」無奈背起書包,踏著沉重的步伐走向監獄。

「我寧願你現在怨我,將來啊!你不知道會多感激我!」是嗎?是這樣嗎?


不可否認,讀經可以培養孩子的定性,可以培養孩子音律感,然而,教學方式是否可以多元一點?是否可以活潑一點?我也教過孩子念唐詩,但不是念,是演!先將憫農詩稍微解釋給孩子聽,念過一次之後,問孩子:

「誰要演鋤頭?誰要演太陽?誰要演汗水…」孩子一一認領角色,當我開始念:

「鋤禾日當午,」鋤頭、稻子、太陽全都跑了出來,以他們的方式演出;

「汗滴禾下土,」汗水、土地…又跑了出來!一首詩念完,只見一群孩子堆疊在一起,早已分不清誰是稻、誰是土、誰是汗了!孩子玩的好開心,反覆玩了幾次,對這首詩也朗朗上口了!


這樣的讀經,孩子會不會想來?會!而且很愛!為什麼一定要正規正矩的讀經?中國文字博大精深,中國歷史千年悠久,要一個六歲不到的娃兒去領略和自己生活經驗相差甚遠的事物,會不會過於困難?試問現在的你了解多少?對於文字的不了解加上課程的死板無趣,孩子自然是興致缺缺!


為什麼不在平常陪著孩子遊戲時念一小段?或是孩子玩積木時就放錄音帶給他們聽,坊間有許多音樂編排很棒的三字經,孩子先是喜歡了音樂,漸漸的也吸收了文字,不用多久,也可以背上幾句。透過演戲或是聽錄音帶這樣輕鬆的方式,孩子的音律感增加了,對文字也漸漸有了興趣,這樣的學習,很快樂,很無壓,多好!!

(寫於92.11.26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