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飯時間是一場大混戰,吃飯前要催促快去洗手,洗手時要叮嚀不要玩水,洗完手要提醒趕快拿碗,拿好碗盛好飯要進入重頭戲:趕快吃。吃飯時間真是一個很棒的社交機會,孩子趁機大聊特聊,為避免因為聊天而忘記吃飯,我們提醒孩子:
「你可以說話,但是也要吃飯,如果因為說話忘記吃飯,那麼就不能再說話了。」其實大多數的孩子都可以在30分鐘內(最佳進食時間)吃完飯。但是某幾個孩子就是怎麼樣威脅利誘都沒辦法在時間內吃完飯。即便飯量已經少到不能再少,即便老師坐在旁邊提醒一口接一口,對於吃飯這些孩子很沒有動力,我想,這也是這幾個孩子長的比較瘦小的原因吧?!
某天突然靈機一動:
「長針爸爸指到3沒有吃完的,我會再加飯。」當孩子盛好飯坐定之後,我說了這個規定,給孩子30分鐘的時間進食,時間一分一秒逼近,孩子覺得我的話不見得會施行,於是當時間一到,我請沒吃完的孩子再來加飯,我加的飯量大約孩子一口就可以吃完的,並不多,但是孩子看到我徹底執行,說到做到,開始警覺到:
「妙妙老師玩真的!」第二天,孩子開始會注意時間,隨著時間的逼近而加快吃飯的速度。原本對於這項”政策”有點驕傲,孩子因為怕被加飯,所以會加快速度,減少了許多老師催促的機會,也讓孩子有最佳的進食時間。但是當念頭一轉,發現孩子加快速度好像是一種被懲罰之後的擔憂,孩子真正內化了規則嗎?孩子了解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嗎?我是真的教會了他們控制時間、加快吃飯速度?還是教會了他們對老師的恐懼?
4/28(六)參加特殊教育的研習,主講人羅鈞令老師用著和緩、溫柔的口氣批判著我提供的個案輔導歷程,帶給我許多不同面向的思維。其中他提到:「在輔導的過程,有沒有給予孩子自尊?什麼對孩子是重要的?是人格發展還是單一行為技巧?」我們常常會因為孩子的某項偏差行為而加以制止、要求,但是忽略了在這樣的要求背後,我們尊重孩子了嗎?我們是否在無形中污辱了孩子?貶低了孩子的自尊?舉例來說,當孩子吃飯總是先從愛吃的東西下手,狼吞虎嚥,造成吃不下不喜歡吃的東西,於是老師將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先拿掉,請孩子先吃不喜歡吃的,再吃喜歡吃的。乍看之下好像沒什麼問題,羅老師提醒:
「如果今天有人在你吃飯時要求你先吃不喜歡吃的,或者是將碗裡你喜歡吃的先拿掉,請你先吃完剩下的食物再來吃喜歡吃的,你的感受如何?」唉呀!這可不得了,如果換成是我,我肯定會抓狂的!那真的是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呢!
將羅老師的提醒轉換到加飯這件事情,我事先並沒有說明為何要施行這項規則,是希望孩子能在時間內吃完飯,這樣的食物最新鮮、最營養。孩子沒有了解我的考量,只是順應的服從,當加飯的那一刻,是否已經傷害到了孩子的自尊?懲罰是一種行為改變技術,很多行為改變技術忽略了”人”,忘了將人的情感加諸考量,造成在改正行為的同時,也傷害了孩子。
這麼一想,就讓我困惑了,那麼我該如何讓孩子吃飯的速度加快?如果我和孩子討論:
「我希望能幫助你,讓你能在時間內吃完飯,可以得到比較多的營養,長的比較好。你覺得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幫助你?」因為對象是普幼,在溝通能力以及口語表達上並沒有問題,所以可以進行這樣的討論。這樣是否尊重了孩子?我說出了我的期望,讓孩子明白我是想要幫助他的,那麼孩子會朝著我的期望邁進嗎?我們共同想出的辦法會不會讓孩子更願意努力?
# 綠豆長高了,努力向天攀升,近期內應該要移植到土地上,希望它能帶著孩子的關懷長大。也希望孩子能帶著我的愛向前進。
# 下雨了,感覺洗掉了這幾週以來的煩悶與辛勞,真好。
# 烏雲過了,希望能繼續相安無事。又不關我的事,何必跟著波動?
# 植物的世界真有趣,一頭哉進去啦!
- May 05 Sat 2007 10:22
96.5.5~加飯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